2021年12月28日,省环科院召开2021年度集中述职述党建工作会议,会议听取了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党支部书记的述职报告,对照目标责任书对各部门年度工作进展完成情况进行考评,总结成绩、查找不足,谋划“十四五”时期工作发展思路,研究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院长张兴林同志主持会议。
院党委书记牛学乾同志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新冠疫情继续肆虐的一年,也是非常困难的一年,今年以来取得的诸多成效,得益于各位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会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担当;得益于各党支部的高度重视和有效落实;也得益于全院党员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这些经验需要我们继续保持、继续发扬。下一步,我院要继续突出抓好政治建设、继续打牢基层基础、更加注重制度落实,不断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再上新台阶。
张兴林同志对我院今年以来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一年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各项决策工作、部署和要求,聚焦全省生态环境重点工作,以提升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切实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完成了6个方面的24件大事,较好地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编制、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和应对气候变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绿色环保产业链和三线一单等重大工作任务提供了技术保障,得到了生态环境部、省委省政府、省生态环境厅及有关部门的认可和肯定。
张兴林同志指出,我们正处于科技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省环科院要精准定位,深入研究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发展什么的问题。一是立足全省实际,科学制定发展目标。紧扣基础应用研究、管理决策支撑、科技成果转化三大业务,明确“科研立院、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思路,朝着“一流的管理支撑、一流的学科建设、一流的团队力量、一流的社会服务”目标不断迈进。二是优化整合现有科研资源配置,筑牢科研根基,在现有科研资源的基础上,谋划申报建设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实体化运行“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研究中心”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环境技术转移与宣传示范基地”,夯实科研能力,提高科研人员素质。三是构建全省生态科技创新体系,采取院地、院校、院企等多种合作方式,构建不同研究方向的科技创新平台,促进政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全省生态科技创新一盘棋体系。四是推动生态环境重点领域科学研究,重点围绕PM2.5与O3污染协同防控、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降污减碳协同关键技术、土壤与地下水综合治理、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方面开展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推动高水平成果产出,争取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五是建立健全制度,构建科学管理决策和制约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层级职能,院领导班子要把握大局,按照确定的发展规划部署落实重大决策,统筹预算、项目、人事和财务管理工作,在统筹基础上给二级机构适当下放权力,二级机构在下放管理权限里行使职能,实现全院一盘棋。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和能力,建立真心爱才、细心育才、精心用才的人才管理制度,打造高素质的生态环境科技铁军队伍。七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不断提升全院信息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八是营造积极向上的单位文化,营造团结奋进、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逐步走向人才济济、成果丰硕、效益良好、团结和谐、职工满意的科学发展之路。
张兴林同志强调,在新的一年,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在省生态环境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强化使命担当,提高履职本领,在“十四五”新的“赶考路”上取得新成绩、实现新突破,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甘肃做出更大贡献。
副院长妙旭华同志、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董志龙同志及我院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