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应对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兰州顺利召开。会议以“凝聚共识,创新驱动—陇原大地共绘绿色低碳发展蓝图”为主题,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及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决策部署。会议由专业委员会主任、省环科院副院长董志龙主持。省生态环境厅气候处处长常沁春、甘肃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兴林,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齐明亮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专题发言。
本次会议选举并产生了应对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5名分别为张小恒、王成元、宋晓谕、卢克飞、马宁,会议表决通过了专业委员会下设的五个专业学组,并宣布了各专业学组的副主任委员名单,分别为:1.碳达峰碳中和专业学组,副主任委员张小恒,专业学组依托单位:甘肃省碳排放交易中心;2.碳排放控制专业学组,副主任委员王成元,专业学组依托单位:甘肃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3.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专业学组,副主任委员宋晓谕,专业学组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4.气候投融资专业学组,副主任委员卢克飞,专业学组依托单位:兰州环境能源交易中心;5.适应气候变化专业学组,副主任委员马宁,专业学组依托单位:兰州金石资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专业委员会主任董志龙表示,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专家智库平台,汇聚全省各方力量与优势,整合相关领域的专家团队和技术资源。加强对气候变化领域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开发、引进并吸收先进的气候变化应对技术和理念,持续推动我省能源体系建设和产业绿色升级改造取得新突破。充分调动企业、机构、个人及社会各界自觉参与减碳活动的积极性。联合投资部门、研究机构、相关企业以及环境、经济和气候等领域专家,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减污降碳、气候投融资和自愿减排项目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进步和项目落地,助力我省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省环科院院长张兴林表示,作为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同时作为五个专业学业学组之一的(碳排放控制专业学组)副主任委员单位,省环科院始终以服务全省“双碳”战略为己任,立足甘肃生态安全屏障定位,以“科研立院,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目标为引导,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为全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全方位支撑和服务。未来省环科院将重点推进以下任务:一是强化能碳协同机制;二是深化碳市场服务能力;三是持续提升培训能力;四是建设完成气候投融资项目平台;五是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六是建设甘肃省碳普惠管理平台,为全省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省生态环境厅气候处处长常沁春指出,气候变化本质是发展问题,减碳关键在技术,核心在产业,各成员单位应通过应对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这个技术平台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要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线,强化能碳协同机制,建立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数据联动分析平台,探索“能耗双控” 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路径深化碳汇核算、碳足迹管理、气候投融资等前沿领域研究,帮助传统产业摆脱“双碳”领域的困境,形成更多可转化、可推广的“甘肃方案”,体现参谋助手作用。
会上,新成立的各专业学组进行了发言,大家一致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是一场关乎高质量发展的持久战,更是一场需要智慧与创新协同的科技攻坚战。各学组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积极融入到气候专委会的各项工作中去,为绘就美丽甘肃的低碳画卷贡献科技力量!
最后,会议强调,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入了新阶段,各专业委员会成员要牢记“国之大者”,胸怀“省之要事”,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更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减碳赛道上勇闯新路,在生态答卷上书写新篇,为守护绿水青山、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甘肃贡献更大力量!